中宏网山西12月5日电 12月5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二十七场新闻发布会,晋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田志军,副市长黄登宇,副市长张鹏飞,副市长、市政府秘书长杨晓雷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图源:山西发布
晋城地处中部地区崛起、中原城市群和晋东南城镇圈的战略交汇地,史称“河东屏翰、中原咽喉、三晋门户”,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发展空间广阔。近年来,晋城市坚定扛牢省委、省政府赋予晋城的使命任务,开拓创新,加压奋进,埋头苦干,推动各项工作“提品质、出精品、创经典”,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持续稳中向好态势。
聚焦“经济强”,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坚决扛牢经济社会发展和全方位转型重任,全力以赴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千方百计强信心、稳预期、促发展。2020年以来,晋城市GDP增速连续四年稳居全省前两位,经济总量从全省的第7位跃升至目前的第3位,人均GDP稳居全省第1位;所辖的6县(市、区)中,有4个县(市)经济实力连续三年稳居全省前十,晋城在全省大局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
聚焦“产业优”,努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蹚新路
晋城的产业体系概括起来就是“1+5”,其中,“1”是指煤炭、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5”是指重点发展的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优势产业,以数字化赋能实行产业升级。比如,煤炭方面,作为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晋城市既扛稳保供的“压舱石”,又勇当转型的“排头兵”。“十四五”期间,煤炭年产量由1.2亿吨增加到1.47亿吨,先进产能占比从78%提升到95%以上,2027年所有煤矿将全部实现智能化。重点发展的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是光机电、煤层气、文旅康养、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
光机电是“新赛道”,近几年,相继引进了康佳、中科创源等知名企业,形成了以富士康为龙头的“1+130”产业集群。近3年行业产值年均增长42%,正加快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
煤层气是“厚家底”,建成全国首个年抽采能力超过20亿方的煤层气生产基地,产量及增量连续4年稳居全省第1,今年有望达到78亿方,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再添“底气”。
文旅康养是“金名片”,围绕打造文旅康养样板城市,连续五年举办了中国(山西)康养产业发展大会,上榜“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强”,太行锡崖沟成功创建全省首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晋城康养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攀升。
现代服务业是“新优势”,实施了总投资280亿元的15个服务业龙头项目、200亿元的十大物流园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连续4年排名全省前两位,具有晋城特色的服务业新体系加速构建。
数字经济是“新动能”,高标准建成了全国“千兆城市”,入选“中国领军智慧城市”“中国数字化治理百强城市”等榜单,数字经济活力持续迸发。
聚焦“百姓富”,努力在推进共同富裕上打样板
城乡区域发展相对均衡一直以来就是晋城的突出优势。晋城市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持续推进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牵引性工程,不断夯实乡村全面振兴的根基。
其中,太行一号乡村振兴示范带工程,连接全市90%以上的脱贫地区、90%以上的景点景区、90%以上的特色农产品产区,近三年累计带动8.1万人返乡就业创业,带富50余万农村人口。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工程,辐射3个县、13个乡镇、310个村。今年“五一”,20.2平方公里先行区全面开放,带动40万人口受益。为了把产业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晋城市探索形成了支部领办、联建共富等“10种模式”,实践推广了资源开发、持资入股等“6项机制”。
目前,全市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实现全覆盖,其中超过1/3的村达到100万元、一半以上的村达到50万元、2/3的村达到30万元。可以说,晋城的共同富裕之路越走越宽广。
聚焦“生活美”,努力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创一流
坚持把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以上,每年滚动办好一批民生实事。
围绕学有优教,近四年累计新改建中小学49所、幼儿园61所,新增学位5万个;高考连创佳绩,实现“四年六状元,县县有清北”;6所大中专院校、共4万名师生正式入驻丹河新城教育园区,高质量教育体系更加稳固。
围绕病有良医,与北京阜外医院合作建设心血管病培训中心,市人民医院新院区正式开诊,新改建市第三人民医院、市妇女儿童医院;柔性引进183名全国一流的医疗人才,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一流的医疗服务。
围绕住有宜居,开展园林式街区、社区和单位创建,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对主城区50公里的12条河流进行了系统治理,绘就出“城在林中、家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山水城市新画卷。在全省开展的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测评中,晋城连续12年排名全省第一。
田志军表示,新时代新征程上,晋城市将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晋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