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山西4月30日电(记者 郭子茹) 走出方寸课堂,探访名山胜景,观摩非遗技艺,感悟革命精神……近年来,针对小学生的研学游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数据统计显示,去年暑期“研学”旅游搜索热度上涨203%,热度空前。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研学游作为一种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新兴教育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的追捧与关注。记者走访时发现,从机构、校园到景区、政府单位,多方合力之下,把研学热变为研学优,已成为市场共识。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业态,研学市场迸发出强劲活力。
“春暖花正开” 研学正当时
人间四月天,研学正当时。4月18日,太原市晋源区实验小学开展了以“花草香,少年游,春日研学正当时”为主题的营地研学实践活动。从花卉种植到鱼花共生,从农耕文化到手工制作养生锤,晋源区实验小学将课堂开在自然里,将知识融入生活中。
“希望孩子在欣赏美好风景的同时,能够带着问题,去发现、去解决、去探索,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一位来自山西太原的家长说。作为一种专项旅游,研学游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束缚,将学生带出传统“围墙式”教学环境,让学生“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
近年来,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和家长教育理念的更新,在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业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也推动了研学游的发展。研学游被视为了“双减”政策之下教育领域的下一个发展风口。
“研学游跟普通旅行团相比,多一些项目和课程,还会有讲解,孩子们可以在旅行中学习知识、开阔视野,虽然费用比较高,但还在承受范围内。”一位来自山西临汾的家长说,自己在之前给孩子报名过研学机构,“感觉效果还不错,没有白去”。
记者走访太原市研学市场时发现,研学游面向的主要是中小学生,多为旅游观光加沉浸式学习体验,价格由高到低,各个档次的都有。在五花八门的长期研学游线路中,行程大多为5-7日,价格则在3000-5000元不等。还有一些性价比比较高的短线研学也很受欢迎,半日至一日的研学价格仅在130元-150元左右,同样吸引了不少家长的关注。
山西爱国有方少年军校是一所以国防特色为主的机构。该机构负责人张泽峰介绍说,根据不同的时间和需求,机构一般会制定具有国防特色的研学产品,非常受家长和军迷小朋友的欢迎。
“在‘六一’期间,太原市迎泽区一所小学已经连续两年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反馈很是不错。家长们看了之后,普遍反映除了能体验到各种武器,还能掌握一些知识,收获很大。”张泽峰介绍道。
事实上,除了研学机构,旅行社也力图在研学业务中分一杯羹,出手抢占寒暑假客流。
此前,一旅行社发布的寒假研学线路中,包括“大国少年”北京5日研学营、“长安奇遇记”西安双高4日研学营、“寻梦江南”华东双园研学双飞6日等五条线路,价格在2680-4980元之间,有不少家长选择提前咨询报名,非常火爆。
随着“五一”临近,山西各地文旅部门纷纷发布特色研学旅游路线,也有不少旅行社和研学机构瞄准假期学生的出游需求,纷纷推出了全新的研学产品。研学游的新一轮热度正在逐步点燃。
火爆市场滋生乱象 研学市场暗流涌动
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校外教育活动,研学游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与此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一些低质量的研学游频频出现货不对板、游而不学、质次价高、安全难保障等问题。研学游逐渐走样变味。
“五一”将至,在朋友圈、短视频平台、电梯间等充斥着关于研学游的广告,上面研学机构将出游描述的很美好,但也有消费者根据过往经历反馈称实际效果差强人意。“去了只草草地参观一下,根本没有学习”“花了大价钱,实际内容却与广告不相符”“到了就打卡拍了个照片就走了”……家长们吐槽的声音此起彼伏,而本应爆火的产品却引得嘘声一片。
经过调查,记者发现一些研学旅行项目在参观地点、活动内容、住宿餐饮等方面与合同约定有较大出入;有些研学旅行项目声称与名校等机构合作,可以深度游览和感受名校氛围,但实际只是带学生到校门口打卡拍照;有些研学旅行项目收费高昂,但参观的地点却是免费景点,实际成本远低于收费标准。此外,研学机构鱼龙混杂,一些研学游承办机构甚至不具备资质。种种问题屡见不鲜,令家长颇有意见。
“近几年,除了研学机构,旅行社也开始参与研学,抢占市场份额,部分旅行社开发研学产品的人大多数非相关专业出身,缺乏一定的研学经验,很多仍然是‘游而不学’,普遍以参观旅游为主”,据业内人士透露,“专业的研学游导师既要善于研学辅导,又要善于旅行组织。但目前市场上的研学专业人才匮乏,人员素质和教学经验参差不齐,很难达到家长想要的研学效果。”
面对市场上名目繁多、鱼龙混杂的研学类活动项目“研学游”,多地消费者协会都曾发出过提示,提示消费者要尽量选择证照齐全、信誉较好的经营者,对“低价”游、“免费”游保持警惕;签订合同时,应明确自费项目、住宿标准、餐饮标准、意外保险等相关内容,并索要收据或发票。
2023年11月,中消协点名研学旅行:游而不学、质次价高等问题频出。为促进研学游进一步发展,中消协曾提出,要尽快制定专门的法规或规则,明确研学旅行的主管部门,规范研学旅行的组织和实施,从行业准入、活动安全、信用约束等方面加强研学旅行的监督和管理,破解当前研学旅行领域各种乱象。
高质量研学供给 实现“研学优”
事实上,在研学产品的供求市场上,也正上演着一场“双向奔赴”。一端,是消费者正视研学需求并仔细甄别审慎选择产品,另一端,在研学产品的供给侧,也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特色研学、全产业研学……近年来,山西各地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积极探索“研学+旅游”融合模式,大兴研学之风。如何擦亮研学游这块金字招牌,让学生真正“乘兴而来,满载而归”?各方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
“研学游要兼顾‘游’与‘学’,在观光游览的同时,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自发地去学习探索”,张泽峰说。研学旅行行业还要不断向精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研学旅行产品,既是满足当下研学市场的趋势需求,同时也是研学机构或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揉捏搓按、手指翻飞,在太原古县城花馍研习社中,一个个平平无奇的面团在同学们灵巧的双手中成为一个个形态各异、创意独特的花馍。近日,通宝育杰、晋源区实验中学等多个学校研学游活动在太原古县城火热开展。
作为研学课程实施基地,在传承晋阳古城历史文化遗存的基础上,太原古县城结合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精心打造了太原县衙课程、文庙开笔礼、花馍研习社、《清明上河图》、晋阳考古博物馆五大研学路线,让同学们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沉浸式感受古城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今年1月,山西省旅游协会山西省研学旅行服务评价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山西省研学旅行基地名单,并为18家入选单位授牌。山西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山西省研学旅行服务评价委员会副主任关亮表示,第一批山西省研学旅行基地的公布,标志着山西省研学旅行工作迈上了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发展轨道,必将进一步提高山西省研学旅行服务专业化水平,助力全省研学旅行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首批入选山西省研学旅行基地名单景区,皇城相府在研学业务方向布局已久。
皇城相府是国家5A级景区,清康熙朝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裁官、康熙皇帝35年的经筵讲官、辅佐康熙朝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代名相陈廷敬的故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甚多,曾被古建专家盛赞为“中国清代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据了解,皇城相府研学实践活动课程以历史人物陈廷敬为中心,挖掘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和陈廷敬为公为民鞠躬尽瘁的事迹,通过对中小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敢为人先的励志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和行为榜样。
“我们的研学课程包括人文历史类、自然生态类、农耕文化类、生活技能类四大类,内含陈廷敬纪念馆考察、相府文化考察探秘、康熙字典探究、定向寻宝探寻珍稀植物、‘红绿宝石’采摘体验、古法磨豆腐劳动体验等13门研学课程。针对市场反馈意见和建议,研学课程开发和线路设计一直在不断的推陈出新,让研学活动开展得更有实效和品质。”皇城相府文旅公司研学导师胡艳芳介绍说,景区成立了专门的研学团队机构,现有70多名专业讲解员及专职研学导师、团建老师,有丰富的资源开发研学课程,目前研学旅行线路一日研学有10+条线路,二日研学旅行有4条线路可供选择,且可根据研学需求进行专属研学线路订制。
据统计,2023年,皇城相府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开设研学课程420余场,接待人数2.1万人。研学客源地除了晋城市范围内的中小学,还辐射了省内的晋中市、临汾市以及河南省济源市、焦作市等地。2022年“石榴籽一家亲——晋疆少年手拉手”暑期夏令营活动中,来自新疆建设兵团的40多名师生走进皇城相府,探寻中国北方明清时期的记忆,体会数千年文明在古堡上的文化积淀,用实际行动促进了晋疆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打响了皇城相府研学的文化品牌。
调查中发现,在众多研学项目当中,博物馆研学更是在众多研学产品中一枝独秀,尤受学生和家长的青睐。作为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博物馆热”的背后是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人希望通过参观博物馆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近年来,山西博物院连续举办多次展览,吸引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研学团队前来,西周晋侯鸟尊、商代鸮卣、北朝陶俑……成百上千件文物展现着三晋文化博大精深与三晋文明的辉煌灿烂,学生们循着历史的脉络,倾听文物背后沉淀的历史故事。同时,记者了解到,“五一”期间,山西博物院“壁上万千”——山西宋金壁画中的众生气象、“时空变调”——山西古建筑数字艺术展等多个展览即将开展,新一波的研学热浪正汹涌而来。
今年1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促进“文旅+”业态创新发展,着力发展研学旅游,开发古建文化、地质文化、晋商文化、红色文化等专项科考旅游线路。3月,《山西省旅游发展促进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发布,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并实施促进研学旅游等新业态发展。
从观光打卡到文化浸润,从“研学游”到“研学优”,国家与地方政策红利相继释放,山西旅游业已发现研学产业的潜力,也正在发力构建全新的研学生态,以高质量的研学供给,服务山西文化传承和文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