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山西4月3日电 为进一步提升全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4月2日,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财政厅联合发布《2025年全省大型农贸批发市场全面实行农产品快速检测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山西今年将以提高全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通过在全省大型农贸批发市场(以下简称“农批市场”)全面实行农产品快检工作,及时筛查和阻断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依法处理农批市场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进一步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确保进入市场流通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可信,全力保障全省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工作方案》明确了今年的工作目标,按照“一年全面覆盖夯基础、两年提档升级促提升、三年正向驱动见实效”总体目标规划,2025年完成全省大型农批市场快检室建设提档升级和快检能力提升,共计63家;完成约100万批次的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覆盖所有农批市场、所有入场销售者、所有食用农产品品种。同时,建设山西省食用农产品检验检测信息平台,对农批市场自检、市场监管部门抽查检测和监督抽检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实现相关数据与主体信用关联,推动实施“三检联动”;推动主要产地和重点农产品实现承诺达标码(承诺达标合格证电子信息)、质量追溯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码)与快检结果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码)“三码”信息联通,建立食用农产品全链条监管机制。通过在全省大型农贸批发市场全面实行农产品快检,进一步推动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全方位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筛查能力和监管效能。
《工作方案》提出,山西今年将重点开展经费安排、快检计划、品种项目、规范管理、信息公示、核查处置、倒逼机制等七项工作。要求各市对约占70%的蔬菜、水果产品的入场销售者按照每三天全覆盖,对约占30%的畜禽肉、水产、蛋等其他类产品的入场销售者按照每周全覆盖的频次进行快检。各市市场监管部门结合本辖区农批市场和入场销售者数量情况细化快检任务。省市场监管局根据食用农产品风险情况对各农批市场食用农产品开展抽查检测。
在规范管理方面,《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快快检室升级改造,快检员能力提升,强化快检操作流程,实现快检信息共享,建立集数据归集、监测、分析、预警等功能于一体的全省食用农产品检验检测信息平台,及时采集经营主体基本信息、经营位置、进货渠道及检验结果,全程记录样品来源、检验结果等信息,并生成“一户一码”(消费者可通过扫描商户二维码查询商户信息和快检信息等)。同时,协同推动“三码联通”,加强食用农产品全链条监管的机制,积极推动主要产地和重点农产品承诺达标码、质量追溯码与快检结果码“三码”信息联通;实施“三检联动”,市场监管部门会同发改部门建立健全食用农产品检验检测结果与主体信用关联机制,实现食用农产品质量监管和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度融合,构建从监管执法到信用惩戒的管理闭环,对虚报瞒报、数据造假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严肃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