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山西4月9日电 太原,这座有着25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享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近年来,太原市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优势,持之以恒打造经典、智慧、群众、红色四类博物馆,倾力构建“博物馆之城”。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博物馆已达101座,其中备案博物馆41座、类博物馆60座,实现每5.4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密度。从史前文明到近现代商业文化,从皇家艺术到民间工艺,每一件文物都是一部浓缩的史诗,镌刻着先民的智慧结晶与审美追求,见证着历史社会风貌与文化交融。
在当代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太原着力打造的特色博物馆集群,正凝结成“古今辉映、文旅融合”的独特城市文化IP,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使厚重的历史“动”起来。
2025年春节期间,太原市文物景区、文博场馆接待游客69.67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907.56万元。2025年清明假期,太原市文物局直属文博场馆接待游客25.31万人次,比2024年同期增长9.09%;门票收入320.00万元,同比增长27.31%,其中,接待省外游客18.91万人次,占比74.70%,游客来源地遍布全国。一位来自河北的游客在社交媒体上留言:“没想到太原的博物馆这么有看头,数字体验让人身临其境,孩子玩得不亦乐乎。”
山西博物院:三晋文明的“密码”
近年来,山西博物院成为外地游客到访山西的热门打卡地。其外观融合了“斗”与“鼎”的形象,庄重大气。馆内收藏了50余万件珍贵文物,涵盖青铜器、瓷器、石刻等多个类别,价值极高。
山西博物院的常设展览以“晋魂”为主题,通过“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天下晋商”“戏曲故乡”七个历史文化专题,以及“翰墨丹青”“瓷苑艺葩”“方圆世界”“土木华章”“玉韫华夏”五个艺术专题,全方位呈现了山西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独特贡献。
山西博物院堪称一部立体的“山西通史”。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罐闪耀着黄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曙光;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铭刻着山西作为中原与北方文化交流碰撞的印记;北朝至隋唐的佛教造像反映了山西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明清时期的晋商文物展现了“货通天下,汇通四海”的商业传奇。
近年来,山西博物院在文创开发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将厚重的历史文化转化为年轻人喜爱的时尚产品,依托馆藏文物设计的五百余种文创产品,既创造了经济效益,同时也成为了传播山西文博文化的新媒介。
山西博物院始终秉持“以文化人 以史育人”的理念,定期举办各类讲座和临时展览。2025年3月,太原市红十字会主办的《史海撷萃 人道之光——红十字文化史料陈列展走进山西博物院》推出,通过展览纪念册、书籍、信稿、邮票、衣物等史料内容,丰富了观众的历史认知,传递了人道主义精神,使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得到深化。
太原市博物馆:瓷器艺术的宝库
太原市博物馆以明清瓷器展闻名,常设“抟土成金——馆藏明清瓷器展”与“锦绣太原历史文化展”,展示了太原及山西地区在工艺美术领域的卓越成就。
“抟土成金——太原市博物馆馆藏明清瓷器展”自2020年开展以来,成为该馆的一大亮点,从馆藏千余件瓷器中精选出涵盖明清两代的代表性作品,以“品种”“器形”“纹饰”为脉络,系统梳理明清瓷器的艺术演变与技术革新,体现了中国瓷器“器以载道”的深厚文化内涵。同时,自主研发了“如‘瓷’出色”“岂有‘瓷’理”等瓷器美育课程,通过彩绘、纹样拓印等互动体验,让青少年在动手实践中感悟传统工艺的匠心。
2025年清明假期,太原市博物馆推出“薪火长流,遥寄清明”“青果尝春,‘艾’意浓浓”等系列活动,带领游客开展红色沙画、手作青团、手绘风筝等活动,将历史、艺术与民俗深度融合,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感。
太原市博物馆还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打造主题研学实践课程,进一步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在首届文化遗产研学的十佳案例和十佳线路遴选推介活动终评中,“晋阳荣耀”主题研学实践活动入选“文化遗产研学优秀案例”,“何以山西”博物馆主题研学入选“文化遗产研学十佳线路”。
山西青铜博物馆:数字赋能的创新实践
山西青铜博物馆是以青铜文明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以“吉金光华”为叙事主线,通过“华夏印迹”“礼乐春秋”“技艺模范”“探幽寻胜”主题展厅构建青铜文明的知识谱系,全方位展示了青铜器的文化意义。
“探幽巡胜”展厅的教育空间创新运用数字科技打造沉浸式观展体验,以青铜器作为视觉元素,让观众以考古工作者的身份,在AR互动面板上体验青铜器的发现、发掘、记录、保护修复和器型认知。
太原市民张先生表示:“以前觉得博物馆很有距离感,现在周末带孩子去参观已经成了日常。太原市博物馆的创意手工,青铜博物馆的趣味互动,都让孩子边玩边学到了知识。”
太原市“博物馆矩阵”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系统规划。太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博物馆建设,近年来连续出台《太原市博物馆促进条例》《太原市非国有和行业博物馆市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太原市类博物馆培育发展管理办法》《太原市文物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等博物馆领域政策法规文件,为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筑牢法治根基,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的积极性,推动博物馆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协同并进。
太原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伟此前表示,国务院核定发布的第一批国保单位、一级博物馆晋祠博物馆和天龙山博物馆,荣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殊荣,使得2024年文博文旅圆满收官,更是新的征程、新的起步。围绕持续打造“博物馆之城”,太原市将继续推动晋阳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山西古建筑博物馆建设,实现博物馆数量、质量双提升,以数字化技术打造多个沉浸式体验场景,发挥全市101座各级各类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加强文物古建筑活化利用,打造更多“小而精”“专而美”的群众身边博物馆,让优质文物资源直达百姓家门口。
未来,随着更多科技手段与人文理念的融入,太原市的博物馆矩阵将成为一座更具活力的“文化实验室”,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在此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共鸣。(刘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