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4月22日,第56个世界地球日如约而至,今年全球主题“我们的能源,我们的星球”再次将生态保护推向行动前沿。
在太原市迎泽区,这场“绿色行动”早已走出标语与横幅,化作居民阳台的盆栽、校园里的分类箱、社区手绘的帆布袋……环保理念正以最质朴的方式融入柴米油盐。
37节电池 一堂生动的能源启蒙课
清晨,青年路小学三年级二班的电子白板上,“我们的能源,我们的地球”主题课件徐徐展开,37枚废旧电池在孩子们手中传递。
“同学们,请把你们带来的废弃电池放进对应的‘家’。”在黑板上跳动着卡通电池警示语,孩子们兴奋地带着电池排队进行垃圾分类。“原来电池也分这么多门类!妈妈从旧手表里取出来的电池要放进有害垃圾箱。”扎着蝴蝶结的女孩瞪圆了眼睛,认真地说。
“一节一号电池可永久污染一平方米的土壤……”随着教师调出土壤污染模拟图,并标注当日回收的37枚电池可以提炼锌片12克,相当于保护18平方米黑土地,37条“红领巾”齐刷刷倒吸凉气。
“我们班回收了37节电池,我们准备用回收电池的钱买一些能净化空气的绿植。”课下,戴着“环保小卫士”臂章的班长为大家介绍。那37节电池静静地被置于各色分类箱里,完成了能源启蒙的第一步。
一节电池、一株绿植,环保的种子在童声中悄然生根。
“瓶罐农场” 旧物重生的春意答卷
家住并州西街物产小区九楼的张女士,在自家阳台上用废弃瓶罐开了一个“都市农场”,奶粉罐中钻出白菜嫩芽,挂壁塑料瓶中薄荷舒展新叶,破损瓷碗中托着被夕阳镀金的胖圆多肉。
“孙女在幼儿园上了环保手工课,回家就要自己试试。我们老一辈人有个瓶瓶罐罐也舍不得扔,都洗净晾干,孩子能用来种点花和菜。”她擦拭着栽种满天星的罐头瓶,玻璃折射出彩虹光斑。
在隔壁单元,居民薛银平的家里,废弃品也在华丽变身:洗手液瓶灌上洗衣液,挤一泵便能洗内衣、袜子;剪半的矿泉水瓶粘上米袋化身开关,打开瓶盖就能倒米,又干净又方便;印着卡通图案的儿童小阅读架,置上平板便承载起追剧时光。
走出楼门抬头一看,大大小小的泡沫箱里,韭菜、小葱让物产小区的窗台翻涌着层层绿浪,墙角墨绿色旧衣回收箱宛如静泊的环保方舟,吞吐着循环再生的春晖。
从窗台绿浪到墙角旧衣回收箱,废弃物的“第二次生命”让社区焕发循环之美。
手绘帆布包 把绿色宣言“袋”回家
当居民们用画笔在帆布袋上勾勒绿树时,一场特别的环保课正在迎泽街道并州路三社区展开。“巧手‘绘’环保 绿色‘袋’回家”主题活动让废旧塑料袋“下岗”,手绘帆布袋成了新时尚。
“部分塑料袋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如塑化剂,在高温下释放会导致人体出现内分泌失调、生殖系统损害等问题……”志愿者指着投影仪上的示意图,桌前大爷大妈边听边点头。
社区工作人员搬来帆布包和颜料:“咱们今天自己画袋子,既好看又环保!”颜料盘一上桌,居民们就热闹了起来。7岁的朵朵和妈妈画了卡通地球图案,还认真写上“我的袋子会呼吸”。有人绘出蓝天白云,有人绘出麦浪稻田,素白的帆布袋渐渐变成五彩斑斓的“生态画板”。
晾晒的帆布袋在阳光下轻轻摆动,这些独一无二的“绿色宣言”,即将跟着居民走进菜场、超市,把环保理念带进日常生活。
当校园的环保手工课延伸至社区彩绘,当居民窗台的绿意漫过楼道转角,迎泽区正将点滴绿意织成生态网络,谱写着城市生活的绿色变奏曲。
世界地球日不只属于4月22日,在迎泽,每一天都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话,每一处都是绿色未来的生动注脚。